第七届中国税收与法律高峰论坛暨2023中国数字经济税收蓝皮书发布会(上)
一、嘉宾致辞
国务院参事、中央财经大学财税学院教授刘桓
国务院参事、中央财经大学财税学院教授刘桓对北京大数据协会财税大数据专委会会长、中央财经大学蔡昌教授及其团队在数字经济税收领域取得的卓越成就表示祝贺。在全球化发展的背景下,中国脱颖而出成为最先进的数字经济发展的国家之一。中国在数字经济领域取得的显著成就不仅令人瞩目,同时也展现了在全球数字化浪潮中中国的领导地位。在这一大背景下,我国迫切需要进一步发展数字经济,积极抢占高地,以保持并巩固在这一关键领域的竞争优势。数字经济与财税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两者相互影响,共同推动着中国经济体系演变。数字经济的本质是将各种经济活动进行数字化的表达和处理,而这对我国财税体系也带来了深远影响。
为了更好地适应数字时代的发展,对数字经济、元宇宙以及ChatGPT进行相关研究显得尤为重要。这一系列研究不仅对人类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而且呼应着科技进步的推动力。
数字经济的崛起和大数据的发展引发了传统岗位是否会被取代的疑问。这种担忧催生了对数字经济未来发展的研究,数字经济会演化到何种程度,未来充满无限的期望。刘桓教授表示,我们不应忽略数字经济发展的终极目标,即为人类服务,促进更美好的人类发展。在当前科技进步的大背景下,我们要认识到数字经济改革将迎来怎样的推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在数字经济时代,努力虽然重要,但方向更为关键。我们需要全面理解科技的引领作用,以确保数字经济的改革朝着更加有益于人类社会的方向前进。
在数字税制建设方面,刘桓教授提出三个期待:第一,趁着数字经济东风,对所得税税种改革提出更好的解决方案;第二,希望国家下一步改革要与数字经济对接,创新数字税收征管模式,保证国家财政收入,完成从“以票控税”向“以数治税”的转变;第三,解决传统税收制度与数字经济存在的不适配性问题。
知名统计学者、中国数字经济税收蓝皮书学术顾问许宪春
知名统计学者、中国数字经济税收蓝皮书学术顾问许宪春教授在峰会致辞时说,非常高兴参加第七届中国税收与法律高峰论坛暨2023中国数字经济税收蓝皮书发布会。蓝皮书基于数据要素渗透进生产力这一显著变化,作为新型生产力的基础,兼顾了公平和效率的考量,详细探讨了数据要素在税收制度演变中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深入思考在数字经济形态下如何实现财税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该蓝皮书的发布对社会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许宪春教授就数字经济相关发展发表了自己的观点:第一,数字经济催生了数据资产,特别是在企业生产经营方面,大量的数据被用于企业生产经营,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数据要素的发展促进企业经营模式的发展,由此引发数据资产征税难的困境,主要表现在数据资产分类,数据资产入账入表等问题。虽然财政部发布了《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但在实践中还存在不合理的地方,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涉及数据资产的统计问题、会计问题、税收问题还需要进行大量的研究,比如数据在企业生产经营中发挥作用,但是没有显性的数据交易,如何将其纳入资产负债表;第二,数字经济的崛起推动了大量平台企业的涌现,这些企业提供了许多免费或低价的服务,例如微信为居民提供免费使用。然而,如何将这些服务计入国内生产总值(GDP)面临一定的挑战,同时也在税收方面面临一些难题;第三,平台经济的兴起引发了大量灵活用工方式的出现,不断替代了繁杂的传统劳动形式。灵活多样的就业方式与传统劳动就业方式有所不同,解决灵活用工税收方面的问题是一大挑战。总而言之,数字经济税收蓝皮书有助于为决策层提供理论依据,为社会大众提供对数字经济的解读,该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蓝皮书主创内容与重要观点及专家点评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博导、北京大数据协会财税大数据专委会会长蔡昌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博导、北京大数据协会财税大数据专委会会长蔡昌教授对《中国数字经济税收发展报告(2023)》蓝皮书的总体框架、最新观点与创新进行了深入解读。《中国数字经济税收发展报告(2023)》属于国家智库,由北京大数据协会财税大数据专委会组织多个知名研究机构共同完成,旨在为中国数字经济税收政策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该报告采用1+17的总体框架,通过一个总报告(中国数字经济税收发展报告)和十七个分报告(专题篇、国内和国际区域篇),全方位、多维度反映并展现中国数字经济税收发展状况、数字经济的内部结构域与区域分布,以及数字经济发展与税收收入增长的关系,数据要素作用生产关系的方式、数据要素变化影响个人所得税结构与税制演进方向等重要观点,并在理论演进、现实发展、基本规律、国际动态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并做出较大创新。
蔡教授认为,数据资源、数据资产和数据资本具有紧密的关系,数据要素是来源于数据部门通过分类、脱敏、确权、开发等数据处理转化而成的数据资产,又通过评估、记账入表、缴税完成市场交易和流通,最后实现数据价值化,最终数据资源转化为数据资本。这是数据创造价值、参与收入分配的逻辑原理。数据要素可以驱动生产力的发展,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进而通过生产关系影响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我国数字经济的内部结构表现为产业数字化的企业数量、营业收入、缴纳税费远高于数字产业化,未来数字产业化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和重点领域,也将成为最具增长潜力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从数字经济的具体产业类型来看,数字经济内部结构表现为产业数字化程度大于数字产业化程度,但税收贡献上数字产业化贡献比例却并不匹配,整体缴纳税费较少。在国内区域结构的分布上,数字经济实力则表现出自西向东,自北向南逐步上升趋势,且华东和中南地区数字经济规模占据半壁江山。西南逐渐比肩华北,西北逐渐超越东北。蔡昌教授还强调,地区的数字经济份额越大,总体宏观税负反而越低。因此,治理数字经济,要兼顾“促发展”、“稳财政”两大主题。
数据要素的变化影响自然人参与经济活动的广度和深度,必然要求改革个人所得税制度,在适用政策上体现广泛性和公平性。我国适应数据要素变化的个税改革必须要遵循两个原则,一是以人为本原则,重视个人的获得感;二是税制公平原则,不应形成较大的税负横向差异性。
蔡昌教授表示,《中国数字经济税收发展报告(2023)》蓝皮书的撰写离不开社会各界广泛的合作,蔡教授在会上鸣谢了为蓝皮书做出贡献的研究机构、协会、大学、商务机构、数字企业以及政府财税部门。
中国税务学会学委会原副秘书长、北京大数据协会财税大数据专委会常务副会长焦瑞进
中国税务学会学委会原副秘书长、北京大数据协会财税大数据专委会常务副会长焦瑞进针对“经济经济税收数据指标变化与分析应对”主题发言。焦会长详细分析了大数据的内涵特性、数据处理的方式以及数字经济与财税大数据的关联性,强调了数据的关联挖掘在挖掘其价值方面的重要性。焦会长探讨了数字经济行业的分类及其与国民经济行业的关系,在统计口径上将国民经济行业转换为数字经济行业,并进一步构建数字经济宏观分析指标体系和微观分析指标体系,最终形成数字经济税收发展综合指数,提供了数字经济税收发展状况的合理测算方法。焦会长还对中国各省份和百强城市在数字经济发展上的聚类分布情况,以及部分国家的数字经济发展规律进行深入分析,对数字经济发展程度与经济、税收贡献的相关性做出区域异质性分析。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导、中国政法大学财税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财税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财政部财税顾问施正文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导、中国政法大学财税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财税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财政部财税顾问施正文主要从制度和政策层面对数字经济税收蓝皮书进行点评,第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带来了税收领域的多重挑战,不仅涉及税收收入方面的问题,还包括对税收贡献的考量,这为我们提供了深入分析的机会。由于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不均衡,税收工作和相应的收入水平都会受到影响,因此对税收的安全和保障提出了更为迫切的需求;第二,数字经济对各行业和纳税主体的税收公平产生了影响,违反税收的横向公平,最终可能对整体经济产生负面影响;第三,税收公平可能还会影响竞争公平,不利于经济利益的提升。
数字经济快速发展至今已成为不可或缺的部分,而其进一步深化发展势在必行。然而,传统的税收体制在面对数字经济的迅猛崛起时显露出不适应性,对国家治理提出了长期和短期的挑战,比如增值税、销售税、数字税等方面。未来,随着数据价值创造深入和发展,需要通过政策的精进和制度的调整来提高适应性。当前阶段可以通过优化现有税制、解决数字经济领域的问题,而无需进行大规模改革。近期任务包括简化税制,简并各档税率,应对数字经济产业边界模糊、各种经济形式融合等挑战。通过简化税种,增加包容性和适应性,我们能够更好地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新特点。在税收征管方面,需要考虑个人所得税改革,对企业所得税需要适应虚拟常设机构的现实情况进行调整。从长远来看,现有税制难以充分体现数据创造的价值。数据资源相关税种等可能在未来会演变成一个综合的税收体系,成为代表数字经济形态的税种。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博导、《中国会计评论》主编、责任与社会评价中心主任王立彦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博导、《中国会计评论》主编、责任与社会评价中心主任王立彦对数字经济税收蓝皮书作如下点评,关于中国流转税的弊端,以及数据资产进入会计报表的问题,真正需要搞清楚的是,入表的资产是什么和进入到宏观GDP的资产是什么。王立彦教授认为,数据资产进入GDP的前提是数据进入市场交易,很多数字工具与数据技术依赖于数据产品,举例来说,个人数据最大的拥有者应该是铁路系统,国铁公司掌握了个人的行为,但是国铁公司不能将这些数据进行交易,数据是要素,这是毋庸置疑的问题,也是认知问题。关于数据是否必须被列入资产,以及是否能够进入企业资产负债表的问题,王立彦教授指出,明年可能会迎来数据资产的大发展,但这并不意味着随意将数据纳入会计报表。数据的入表前提是其具备可交易性和可计量性,而这一过程并不容易,需要通过持续的研究深入探讨其可能性与路径。
三、蓝皮书发布与赠书仪式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副总编辑、皮书研究院院长蔡继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副总编辑、皮书研究院院长蔡继辉发布新书——《中国数字经济税收发展报告》(2023),蔡继辉总编提到了蓝皮书的发展,它始于1990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成立的课题组,尽管当初未公开出版,然而第二年即向中央上报,随即产生了第一本蓝皮书,此后一系列蓝皮书相继问世。蔡继辉总编介绍了皮书的分类以及指标问题,并对焦瑞进和李为人两位教授获得第十四届优秀皮书奖二等奖表示祝贺,最后他希望出版社能在皮书的发布方面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授书环节
中央财经大学税收筹划与法律研究中心主任、北京财税大数据专委会会长蔡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副社长、皮书总编辑蔡继辉,北京大数据协会会长纪宏教授为支持单位、数字经济税收发展报告主创人员授书,并合影留念。
欢迎转载,请注明出处或与吴博士联系邮箱:17861500585@163.com电话:16601333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