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财税专题论坛在沪成功召开(之一)

2023年7月28日下午,“数字财税、智慧税务与财税合规”专题论坛在上海成功举办。本次专题论坛由北京大数据协会财税大数据专委会主办,上海国际银行金融专修学院、上海俊城达网络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上海睿当家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协办。论坛吸引了数字财税业界专家、多家知名机构和从业者热情参与,共同探讨数字财税、智慧税务、财税合规等领域的最新进展,汇集社会各方智慧,共同推进数字财税在中国的发展。

图片

论坛致辞

主持人北京大数据协会副秘书长黄洁瑾代表主办单位对各位嘉宾莅临参会表示热烈欢迎,并预祝本次论坛胜利召开。北京大数据协会财税大数据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央财经大学税收筹划与法律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蔡昌教授为论坛致辞。

蔡昌教授首先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由衷的欢迎,并向与会嘉宾介绍北京大数据协会财税大数据专委会的主要成绩。财税大数据专委会已成功举办首期“数字经济与财税大数据”研修班,为业内人士提供了深入了解数字经济税收发展的机会。财税大数据专委会2022年8月发布了国内第一本数字经济税收领域的蓝皮书--《中国数字经济税收发展报告(2022)》。这是对数字经济税收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重要成果之一,财税大数据专委会与山西阳泉市税务局合作成立“阳泉市财税大数据中心”,为地方税务部门提供了有力的财税大数据方法与应用方面的支持。财税大数据专委会还发布了《网络主播税收治理研究报告》等重要成果与报告,为业界和学界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成果。同时,财税大数据专委会还走访了多家知名集团、公司及社会机构,与业界广泛开展合作,共同推进智慧税务和财税合规的实践。

蔡昌教授在发言中还特别强调财税大数据专委会未来的重点工作。重点工作包括金税四期未来趋势--智慧税务实践和企业财税合规趋势--财税大数据分析与挖掘。这两个重点工作都涉及数字技术和大数据应用,这将是财税管理未来发展的方向。金税四期作为智慧税务的代表性项目,通过运用先进的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税务信息的数字化、智能化处理。

图片图片

上海财经大学举办的上海国际银行金融专修学院副院长梁志华在讲话中回顾了税收发展的三个时期:第一时期是从改革开放初期至2015年,税务在社会中的存在感较弱;第二时期是2016年,实施金税三期,通过大数据进行税收监管,税务成为社会热点话题,同时税收规划开始受到重视;第三时期是金税四期的全面实施,标志着数智税时代的到来,智慧税务和数字财税合规应运而生。在共同富裕的时代背景下,税务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他着重谈到了数字经济和数据的发展及重要性。近年来相关数字经济政策文件相继出台,表明我国将数字经济作为支柱产业来培育。数字经济的发展必将带动数字财税领域的迅猛发展。此外,他也强调了数据的重要性,特别是在当前的数据管理时代,税务机关需要善于利用数据来管好企业,而企业自身也需要加强数据管理,实现更好的自我管理。

梁院长提出了未来需要探索数据市场化的问题,即在数据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数据的市场化应用。这意味着要寻找途径让数据在市场上发挥更大的价值,促进数据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最后,梁院长祝此次数字财税专题论坛的举办圆满成功。

图片

第一阶段:金税四期、智慧税务建设专题

图片图片

朱为群

上海财经大学教授、博导,全国税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朱为群教授发表了主题为《智慧税务与财税合规相结合的思考》的演讲。朱教授分析了智慧税务和财税合规的内涵,强调智慧税务更多是站在国家角度,财税合规则更多是站在企业的角度,并强调二者的利益均衡,要寻求结合点,同时在结合过程中要稳步发展。

朱教授分析了两者结合的目标以及三原则。目标包括搭建全国统一的财税基础信息平台、实现财税信息全面实时安全共享、促进社会整体文明水平持续提升等。三原则包括法定原则、权利保护原则和公平原则。法定原则是指应当在法律的框架内;权利保护原则强调保护弱势群体利益;公平强调非歧视性和非个体优待性。关于智慧税务与财税合规结合的方式,主要包括统一规划与分步实施、充分调研与持续优化、开源共享与技术支持三方面。

图片图片

涂龙力

原扬州税务学院副院长,第六、七届中国税务学会召集人涂龙力教授发表了主题为《智慧税务:内涵、趋势与动态》的演讲。涂教授从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与国内外税收征管改革历程和趋势等多维视角,从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征管(治理)方式、我国税收征管(治理)现代化的第四个阶段(金四工程)、与国际税收征管数字化转型接轨的中国式智慧税务等视角介绍了智慧税务的内涵定义。随后,涂教授详细论述智慧税务的架构、创新思路以及征管突破口,提出智慧税务主要由业务规范体系、岗责新体系、标准体系和技术创新体系等四大“基石”构成,拥有用户管理、生产交易应用、风险防控、内控监督、数据分析、运行维护、安全保障和信息化日常管理八大“支撑”,能够发挥大数据要素作用提升税收征管质效,以生态化破解发票和征管服务难题,运用网络化(闭环机制)调度服务管理资源,以自动化提高征管能力,并同步推进业务创新和风险防控同步设计。未来税收数据智能化运用支撑平台--“税智撑”的落地应用,将形成生产性和智能分析兼得的支撑平台,持续推动税务数字化转型。智慧税务改革的第一个突破口是建成全国统一的电子发票(数电票)服务平台,第二个突破口是建成以纳税人为中心的场景化办税为目标,以业务数字化为基础,以智能化改造为支撑的数智化现代化税务局。

图片图片

焦瑞进

国家税务总局大企业司原副巡视员,北京财税大数据专委会常务副会长焦瑞进司长首先提出了一个问题:智慧税务能做什么?带着这个问题,焦老师的演讲从统计局数据发布会与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出发,论证了大数据的四大特征:多样性,及时性,海量数据和真实性。焦老师认为,大数据的价值需要通过挖掘来实现,其价值体现在资源优化配置方面。焦老师还以税务机关所收集到的数据举例论证税收大数据的应用状况。疫情期间,税务局数据为保障疫情地区企业的原材料供应提供了帮助。

在外循环受制裁、经济发展愈发依靠内循环的大背景下,税收数据可以反映省际间的贸易额。或者说,涉税数据大数据可以用来给具体企业画像以提高政府部门的行政效率。但遗憾的是,如此重要的数据产业,各大数字经济企业巨头却没有承担足够的税收负担和社会责任。美国位居前列的科技企业的富豪们其负担的实际税负率却很低。而中国的高净值人群,其实际税负率也没有预想的那么高。

最后,焦老师举自自己应用大数据工具的经验,直言自己曾借助ChatGPT,极其便利地分析了上海自贸实验区和海南自贸港的税制,并指出海南自贸港的主要税收政策优势在于其对企业境外所得免税。总得看来,这一政策同香港所得税制度属地原则相类似,但香港的政策在近期进行了修改,选择对企业的境外被动利润征税。

图片图片

冯守东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宁德师院教授,资深税务系统专家冯守东教授简明扼要地对财税合规的推进流程进行介绍。自2022年开始推广以来,目前财税合规已经成为了与业务管理、财务管理并立的三大支柱之一。尤其是在大数据时代,数据为挖掘企业内在规律提供了技术支持。接着,冯教授采用三角模型和纳税合规模型,说明财税合规管理的目标:防范风险、企业优化资源配置、完善企业治理。

冯教授首先阐述大数据给财税合规带来的影响。企业层面,借助新兴技术,财税大数据基于各类新型技术实现智能化,财税合规风险功能也嵌入到新系统当中,使得企业可以实现事前的涉税规划。国家层面,税收治理模式同样在发生变化,国税总局当前定下的三步走战略,指的是从大数据迈入智能税务,再在未来建成智慧税务,最终实现税务系统内外数据全打通,涉税数据全覆盖,从而可以进行精确的用户画像。

2021年,王军局长提出“两化三端四融合”。税务总局为鼓励各地税务机关进行自主创新,北京、深圳、上海等地的税务局均取得了巨大成就。除此以外,冯教授也借助“数据-信息-知识-智慧”梯级演进模型,简要说明大数据挖掘技术的演进过程。冯教授认为,当前我国大数据应用的立足点之一是大数据在宏观经济监管方面的应用,例如智慧税务分三个阶段,从“有罪才关联”,到“涉税即关联”,再到“未税即关联”。

回到企业财税合规业务本身,冯教授通过回答“合什么规”的问题的方式,介绍了企业财税合规的业务主体范围,包括法律层面和非法律层面的。接着,又依次介绍了企业财税合规的管理的内容和内在价值、可能存在的三大类风险和三种运作模式。三种模式分别为大合规管理模式,日常性合规管理模式,突发性合规管理模式。冯教授在报告中还介绍了常用的财税合规业务的管理体系,共分为四层,并着重强调这个架构所需要保持的独立性;常见的财税合规业务管理流程,分为风险防范系统(事前)、风险监控系统(事中)、违规事件应对系统(事后)三个基本系统。

企业财税合规管理的基本思路和实践应用:从逻辑框架出发,过渡到交易结构的科学设计,着重说明了如何构建证据链并强调了其作用。“业财法税融合”催生了合规内聚式耦合管理模式,核心在于实现业务、财务、法务、税务的耦合聚变效应。“业财法税融合”理念下构建的数字化智能平台,使全流程数据有序地汇聚,有效削弱信息不对称性带来的弊端,协调成本接近于零。随后,冯教授借助迈克尔·波特的理论,阐明了该模式的推动力在于企业运行当中形成的价值链,服务于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导向,最终将会驱动企业管理变革。例如,各部门业务的证据链可以为法务部门提升业务的合理性提供支撑。管理变革的内涵是,组织构架从金字塔型,逐渐缩小前台,打造“航母群”型多职能中台和指挥决策的后台。实践应用层面,对于国家而言,“业财法税融合”的平台与技术变革催生了税收生态圈。对于企业而言,这种融合将财税合规纳入各项业务的流程,可以形成协同效应,聚集效应,放大效应。融合框架下的“四流一致”的含义和未来三大发展方向,即技术拓展,虚实结合,重塑智能化数据生态系统:包括区块链的数据生态、大数据与云计算的数据挖掘、人工智能的协同进化。

图片图片

王局长

某市税务局二分局王局长基于地方实践经验,向学员们展示了智慧税务如何推动税收服务方式的转变。王局长首先介绍了某市税务局云上税费服务(集中处理)中心的创建背景。一是纳税申报模式的转变和优化服务的要求,随着信息化和非接触式的推进,96%的涉税业务转到线上;二是某省推进的省市县三级税费服务“集中处理中心”的建设要求和某市的现实情况;三是因地制宜,集约化建设、实体化运行、扁平化管理。

王局长强调了某市税费服务中心的三大亮点,包括首家引入5G技术、通过企业画像开展精准增值服务和融合税费业务。当前该平台包括七大分区:云上问办区,职能为引导、在线答疑、智能咨询、视频连线协助办理、同社区网格员和具体承办社保费人员的三方链接;集中办理区,包括所有业务的承办,例如税务登记涉及到主管税务机关变更或发票增量、错误更正等;发票配送区提供7*24小时的发票申领和配送服务;疑难杂区;运维保障区;权益救助区;宣传辅导区,同说税栏目进行链接。该平台的岗位配置普遍实行一人多岗或一岗多人,最大效率使用征税资源。

王局长还分享了同线上税费平台相辅相成的“说税栏目”品牌在创建和发展过程当中积累经验和取得的成就。自2021年创建以来,“说税栏目” 刚开始是作为某市税务局官方抖音账号进行涉税的宣传辅导,运营一年以后,正式成为税务局官方抖音账号。三年以来,该账号创作内容数量多,质量高,被分类为六大栏目:新政推送、热点回应、图文解说、税言税事、税企共话、动漫空间,分别面对不同需要的观众。

图片图片

蔡昌

北京大数据协会财税大数据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央财经大学税收筹划与法律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蔡昌教授认为:数据作为一种新的生产要素链接国民生产各环节。同土地、劳动力等传统生产要素不同的是,数据生产要素的特性包括:非消耗性、非排他性、非竞争性、正外部性。并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数据要素在生产过程中不可被其它生产要素替代。接着,蔡教授从政治经济学的视角出发来讨论数据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数字化带来了以数据要素和数字技术驱动的新经济模式,提升生产力,进而影响和决定生产关系。以现有的总分公司的组织架构为例,未来可能出现一个公司只需要一个办公场所,业务范围超越时空距离,还能实现远程多维时空下的共存共享共建共荣,不再需要分公司。

基于当前数据要素即是生产要素又是生产工具的社会现实,蔡教授认为当前在农业时代和工业时代之后的数字时代,会存在相当长的时间,可能会形成一段较长的历史阶段。随后,从大数据分析《红楼梦》的例子出发,蔡教授提出了新的疑问,即数据能否度量人的情感、价值观等,这限制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及其科学应用。带着这个疑问,蔡教授介绍了学界的主流数据分类方法:非结构化数据和结构化数据。其中的非结构化数据存在明显的局限,易流失,体量大,缺少数据挖掘技术手段。但其又至关重要,代表着世界的丰富多彩,这一部分尚未被算法充分挖掘。在简要介绍与大数据相对应的 “小数据”后,蔡教授开始着重讨论数据征税的依据:劳动赋权理论,公共成本理论。

基于大数据的科学,被称为数据科学,其主要内容包括研究如何利用数据做出三大类分析,即预测分析,描述性分析和规范分析。数据科学的目标是处理和解释复杂数据,提取信息从而实现数据价值最大化。蔡教授利用1869年学者对拿破仑战争的六维度分析和数据图像,向大家展示了数据可视化,还对贝叶斯定理、中心极限定理、最小二乘法、正态分布、长尾理论等进行分析,其实,数据的维度越多得到的信息也越多。在大数据时代,人们借助信息和计算机技术创造了数据挖掘、机器学习和聚类分析,这三大数据科学的关键技术,可以做更为深入的大数据分析应用。

数字时代财税大数据的现实应用分析。政府和社会重视数字化所驱动税收征管方式的持续变革,并提出了建立一个智慧税务大算法体系的设想,并规划了其对应的税务应用场景。蔡教授接着介绍了元宇宙的四要素:数字创造、数字资产、数字市场、数字货币,落实到税务应用层面,又分为五要素、三大税务应用场景和数据资产的管理。基于现实案例,蔡教授展示了人工智能强大的数据挖掘能力,可以轻而易举地找出票流的关键节点。

图片

(精彩内容   未完待续......)

图片

共 1 页 1 条数据